在杭州国家版本馆,茅盾奖获得者王旭烽演讲的陆羽《茶经》有什么不一样

来源:凯迪网 时间:2023-07-30 17:58:33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棠棣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茶不仅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,同时还代表了文人的审美和精神领域。

1200多年前,陆羽在妙西写下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的巨著《茶经》,禅隐于此的释皎然则有《茶诀》问世,并提出“三饮即得道”,开创了中国茶文化的先河,成为中国“茶道”第一人。

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茶的故事,推动茶文化进步和发展?以书写茶人故事为毕生使命的王旭烽推出《茶人三部曲》就是当中典型。去年年底,她推出新作《望江南》,补齐“茶人三部曲”所缺的上世纪40到60年代的故事,再次将读者带入风云激荡的壮阔时代、缱绻典雅的江南茶界烟云之中。今天(7月29日)下午2点,杭州国家版本馆有幸邀请王旭烽为大家讲讲,陆羽和《茶经》,一起听一听茅盾文学奖得主眼中的《茶经》有何不一样。

叶振宇摄

“自从陆羽生人间,人间相事学春茶。”说到茶叶的历史,绕不开陆羽这个名字。陆羽,字鸿渐,名字是他自己起的。陆羽本不姓陆,他是一个弃婴,父母是谁无从知晓。陆羽生下来以后被丢在湖北竟陵龙盖寺的门口,被老和尚收养。他给自己起的名字源自《易经》。《易经》第五十三卦,叫做渐卦,“鸿渐于木”,说的是大鹏鸟降落在陆地上。他就把陆作为姓,羽作为名,字鸿渐。

作为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的作者,陆羽在《茶经》中以区区七千字的内容,把茶叶的起源、制作、品饮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,把种茶、制茶、喝茶、茶具、品茶都写得清清楚楚,还创造了二十四种茶具和仪式。

叶振宇摄

王旭烽在演讲中提到,从古以来的喝茶,大概可以分为三类。最远古的时候,应该是生煮羹饮——把茶叶摘了煮成汤,喝茶就跟喝菜汤一个道理。古人发现,茶可以提神,所以茶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一种苦菜。生煮羹饮这个习惯,到了隋唐时期就慢慢消失了。

第二种是制团研末,茶叶摘下来后被制成茶饼、茶团,而古代茶叶上会糊上米糕,或者用蜡封起来,喝的时候剥掉外层,将茶团研成粉末,或煮、或调了以后打成茶汤。

据说日本的茶文化便是源于这本《茶经》,早在8世纪中期至9世纪初期,茶由日本入唐高僧带回日本。在高僧荣西的倡导下,把陆羽《茶经》 中的烹茶及饮茶法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——日本茶道。隋唐时期,日本向中国学习佛法、茶道,一直流传到今天。

第三种是芽叶冲泡,把茶叶从树上摘下来,杀青或者晒干了,用开水冲泡,这是我们现代中国人最主要的喝茶方法。

《茶经》分为上中下3卷,共10章节,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中期以前茶叶发展、生产、加工、品饮等方面的情形,并深入发掘饮茶的文化内涵,从而将饮茶从日常生活习惯提升到了艺术和审美的层次。《茶经》同时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,对我国乃至世界茶叶的开发以及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南文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